根据智联招聘对2020年秋季校园招聘的调研显示,超过三成企业已开启秋招,超四成企业扩大招聘规模。调研指出,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国内经济运行与人才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回暖,此次秋招成为企业储备新生力量的重要一战,也使得有招聘需求的企业扩大招聘规模。
不少重点企业加大了招聘力度。数据显示,今年仅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等五大国有银行校园招聘人数超过六万人。此外,围绕热门行业、新兴产业的招聘尤其火热。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成刚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各地围绕保市场主体、加强就业培训、创造工作岗位、劳动权益保障、公共就业服务等推出系列组合拳,企业也纷纷响应号召增加就业岗位,这将有效缓解就业市场压力。
更大力度挖掘新就业潜力
新就业形态、新职业等成为稳就业、保就业、促就业的重要保障。
9月11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要求破除影响就业特别是新就业形态的不合理限制,因地制宜发展灵活就业。
各地正在千方百计挖掘新就业潜力。比如,天津市近日印发《天津市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具体措施分工意见》,围绕拓宽灵活就业发展渠道、优化自主创业环境、加大对灵活就业保障支持等方面推出一揽子实招。
作为就业蓄水池以及高质量就业的发力点,新职业同样备受关注。近日,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国家开发银行、阿里钉钉、支付宝共同完成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与助学贷款系统业务对接,为300万大学生提供新职业在线学习服务。
《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发展报告》显示,未来五年,新职业人才需求规模庞大,预计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近150万、物联网安装调试员近500万、无人机驾驶员近100万、电子竞技员近200万、电子竞技运营师近150万、农业经理人近150万、人工智能人才近500万、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近130万、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和运维员均达125万,数字化管理师从业人员已超过200万,人才缺口近千万。
“目前,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对就业增量带动作用显著,未来对我国就业市场扩大就业规模、提升就业质量仍有较大潜力。应继续加大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支持力度,破解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发展中遇到的体制、机制问题,利用数字技术与平台组织的力量扩大政策覆盖范围,提升政策有效性。”张成刚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