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喜忧并存
人力成本不断上升、用工荒等问题日渐凸显……“新常态”下制造业企业如何转型升级?近期,本报记者在珠三角地区走访了解到,不少制造业企业大力推进“机器换人”,甚至开建“无人工厂”,勾勒出转型升级的“微笑曲线”。
大量减少人工成本
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手机元件供应商。这家工厂正在推进的“无人工厂”,使用机械臂制造手机元件,产品通过全自动流水线进入仓库,然后自动分包转运。
“机器人打磨效率将可以提升2倍,平均产能超过21000件/月,而且产品不良率降低了两成。”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奇星说。
“我们一个车间的工人数量大幅下降了,整个‘无人工厂’的自动化系统建成后,还会大规模压缩人工数量,可达到90%的水平。”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任项生说。
“无人工厂并不是说完全没有一个人,但会大规模压缩人工数量。”陈奇星说,在“智能工厂”建成后,仍需要一些软件系统、中后台管理人员,预计不超过200人。
据了解,这一工厂的计划年销售收入为20亿元,如若按目前的手工操作水平来计算,则需要工作人员超过2000人。
整体生产线升级投入巨大
事实上,自2014年珠三角东莞、佛山等地市相继发布“机器换人”战略规划以来,在专项资金的补贴激励下,这些地区实体制造业企业向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转型的氛围日渐浓厚。
记者采访了解到,一些积极推进“机器换人”的企业转型升级较为顺利,在市场环境较为艰难的情况下仍取得了10%以上的外贸增长。然而,也不少有意实施机器换人的企业却遭遇资金紧、人才缺等障碍。
长盈精密公司总经理助理罗卫强说,一套机械手需要18万元,目前一个工人的年用工成本约6万元,有的工序在现阶段进行“机器换人”并不划算。
对一些企业来说,整体生产线自动化升级的投入往往高达数亿元。“现在制造业企业本身就比较困难,很难拿出这么大笔资金进行自动化改造。”东莞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技术研发和应用能力是很多有意向进行“机器换人”企业的最大障碍。东莞市松山湖高新区管委会科教局局长邓国军说,全流程自动化改造不是简单地从国外买回几台机器人就可以实现的,还要求企业有应用研发的人才和能力。
专家认为,“机器换人”还需要出台具体配套政策,如促进机器人应用人才的培养等。任项生表示,在购买机械手之后,与之相配套的应用器材、控制程序等都需要自主设计、编写,“我们还是感觉到很缺乏高端的机器人应用人才。”
李群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董秘胡闻说,相信随着“机器换人”战略的推进实施,中国机器人产业将迅速发展,“中国智造”时代即将到来。
“中国成都五金机电指数”官方网站: http://wjzs.org/
“中国成都五金机电指数”资讯QQ:100360145
“中国成都五金机电指数”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wanguanwj
“中国成都五金机电指数”: 028-61690086-66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