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制造业”的深入发展,互联网正在改变制造业的创新模式、生产模式、销售模式、赢利模式和组织体系。
(一)协同创新快速发展
互联网能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形成跨领域、网络化的协同创新平台,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一些企业利用互联网建立了创新网络,给其他合作主体提供相互学习、信息共享和协同创新的机会,通过信息、知识和创新资源的共享、集成、利用和再创造等方式,实现满足各方利益、知识增值和价值创造的目的,从而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质量和效益。如海尔天樽空调就是成功应用这种模式,在研发设计初期,即在互联网平台上与67万名消费者充分互动,掌握了消费者对空调的实际要求,然后迅速与多家研发机构有针对性地进行合作研发,产品一经推出即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二)智能制造成为新型生产方式
工业互联网利用遍布其产品的传感器和网络联接机器,在机器设备层面,利用软件分析技术提高机器的智能性和设备的性能;在车间层面,机器设备之间可以互相通信和协作,提高生产线的协同水平,根据工厂动态生产情况实现不同工序流程环节的组织优化,提高产出,降低能耗;在工厂层面,根据供应链情况和市场需求,面向具体的生产任务,实现多个车间、多条生产线之间生产资源的统筹优化和调度;在人与机器层面,所有制造系统、设备都与人互联,围绕如何提升人的效率、为人更好地服务这一主线,实现人与智能制造系统交互,推动生产制造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升价值链高端环节,推动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如海尔的沈阳互联工厂通过打造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线,搭建信息化、数字化信息系统,率先建成了企业与用户需求数据无缝对接的智能化制造体系,在数据实时共享的基础上实现智能生产,每10秒钟就能下线一台冰箱。
(三)实现个性化定制
在传统工业时代,制造企业按照自己设想中的需求大批量生产商品,然后卖给消费者,消费者在购买时看似有许多品种和型号的产品可以选择,但是最终买到的产品并不一定最适合他,同时由于很难预测消费者需求变化,很容易造成产品供给过剩。互联网降低了制造企业与用户交互的成本,制造企业可以快速响应用户具体需求,规模效应不再是工业生产的关键因素,工业生产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控制转变。制造企业结合计算智能、柔性制造,通过信息控制生产模块的精细化切割与再组合,以及新的制造工艺,可以针对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生产,降低甚至消除库存。
(四)网络营销渐成为主流
随着移动互联网向纵深推进,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使得电子商务从消费领域向制造行业迅速拓展。从过去的简单线下推广模式,开始向线上线下(O2O)全渠道营销模式转变,工业APP、电子商务平台、O2O、移动社交营销、搜索比价等互联网服务,已逐步渗入采购、制造、物流、营销、交付、服务等环节。
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增强了市场的公开性与透明性,为制造企业的营销服务带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我国B2B电子商务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2014年B2B电子商务业务收入规模达192.2亿元,增长28.34%,交易规模达9.4万亿元,增长15.37%。同时,一些传统制造企业将销售渠道互联网化,实现“从工厂直达顾客(F2C)”。通过自己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企业不仅可以减少渠道环节、降低销售费用,更可以和顾客建立直接联系,了解顾客具体特征,进而可细分客户群体精准开发差异化、个性化产品。如海尔公司的“海尔商城”为消费者提供新品首发、产品定制等差异化服务,并在家电渠道服务行业中率先支持送、装同步服务。此外,随着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互联网对出口企业的助力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如外贸B2C网站兰亭集市2014年前三季度服装品类的净营收达到3700万美元,同比增速达到103.9%,订单数及客户数同比增速均超过50%。
(五)组织体系得到优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深入应用,电子商务的出现,国际国内市场进一步融合,市场更加细分,个性化需求与服务要求更高,使得制造企业的竞争范围扩大,产品和服务要更加聚焦,战略发生变化,组织体系呈现出向组织分散转变的趋势,协同制造成为重要的生产组织方式。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制造企业各个部门及每个人都成为信息沟通的节点,通过使用E-mail、OA系统、微信等现代网络技术与工具进行沟通,提高了工作效率。
制造企业战略重点是强化核心竞争能力,而将非核心业务放弃,转而利用各种各样的合作形式,众包研发、协同创新、个人制造等基于网络的分布式、柔性生产方式成为变革的主要方向,只有运营总部而没有生产车间的网络企业或虚拟企业开始出现,如小米公司总部只有研发设计人员,其生产、物流、销售等业务全部外包给合作企业,并通过互联网与合作伙伴进行业务联系。通过互联网实现融合创新,制造企业的内外部组织正从有界趋向无界、从有形走向无形、从垂直变为扁平,用户取代企业家成为左右企业决策至胜的终极力量。
“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创新变革
通过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与变革正在展开,传统制造业正逐步改造为现代制造业。
通过制造业与先进计算、分析工具、低成本传感和更高联网水平的融合,创新与变革正在展开,产品和装备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绿色制造、制造业服务化趋势日渐明显,赢利能力得到提升,传统制造业正逐步改造为现代制造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