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激烈的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何破局,备受关注。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纷纷就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发声,表示正在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积极做好产业调控,推动行业发展。同时,光伏龙头企业也就下一步如何增强行业竞争力达成一定共识。
增长仍有较强支撑
2024年,我国光伏产业延续高速增长态势:光伏新增装机继2023年首次突破2亿千瓦后,再次超预期达2.78亿千瓦,同比增长28%,占全国新增装机65%左右;光伏发电量超700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8.6%,较2023年增长1.2个百分点,绿色电力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等各环节产能产量和技术水平继续保持全球优势地位,技术持续创新、迭代升级。
展望今年行业发展形势,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表示,全球光伏装机将继续保持增长,预测将达531吉瓦至583吉瓦。在预测乐观情况下,今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将同比增长10%。“部分主要光伏市场增速放缓,新兴光伏市场由于其电力需求增长快、可再生能源潜力大等原因,增长潜力初显。”王勃华说。
国内市场增长基本面依然有较强支撑因素,全社会用电需求仍稳步增长,社会用电绿色化转型进程持续推进。
“在光伏发电持续大规模建设、政策环境不断优化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行业上下游仍面临不少挑战。”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新能源处处长邢翼腾表示,上游制造业方面,竞争加剧态势仍在持续;下游开发应用领域,随着新能源占比越来越高,电力消纳矛盾日益突出;城市的分布式光伏还没有充分打开发展空间。
为持续推动光伏行业健康稳步前进,邢翼腾建议,全行业要群策群力,以更大勇气努力破解行业发展阶段性问题。他表示,当前光伏行业出现的竞争加剧、低价中标、知识产权纠纷等问题,是多种因素叠加形成的,全行业要积极面对和解决。国家能源局正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部门研究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他希望行业协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推动行业公平竞争,强化企业间交流合作,引导企业海外差异化合理运营,巩固和提升我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优势。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在位于陕西西安的隆基绿能智慧能源展览馆,依次陈列着10余块不同时期的光伏面板,随着年代由远及近,它们的发电转换效率越来越高、功率不断增大、成本持续降低。
“短短十几年时间,光伏发电越来越便宜,靠的就是技术进步。”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告诉记者。
技术创新是光伏行业穿越周期的关键变量。回顾历史,光伏行业经历了数次起落,但每次技术创新都将行业推向了更光明的未来。例如,从2015年到2018年,国家能源局实施领跑者计划,成功促使光伏电站转向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单晶路线,光伏市场因此进一步扩大。
今年以来,国内光伏企业聚焦技术创新,BC、HJT、钙钛矿等新技术产品加速渗透。尤其是转换效率更高、更适合与建筑融合的BC组件,有望通过差异化竞争获得新优势。新技术升级迭代,也将加快出清落后产能。
李振国表示,当前中国光伏技术发展已进入新阶段,企业无法再通过学习或购买国外先进技术、专利和经验的方式取得快速发展。唯有以自主创新能力和中国原创技术为根基,让中国光伏从“制造高地”迈向“创新高地”,才能持续保持全球竞争优势。
纵观国内外,无论是应对国际竞争甚至无理打压,还是解决国内低水平同质化竞争,技术创新都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要求。“我们要持续加强光伏重点方向研发投入,统筹科研力量和资源,加大对光伏发电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的支持。加大光伏发电先进技术应用,结合‘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等重大能源项目建设,通过规模化应用,提升先进技术应用水平和国产化设备的可靠性、经济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邢翼腾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