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以来,固态电池产业消息不断。3月18日,全固态电池技术交流大会召开在即;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宣布将于3月份发布“梦想”全固态电池试点生产线。
受上述消息影响,上周以来,固态电池的市场关注度持续提高。据高工产业研究院预计,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
市场需求推动规模增长
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之争,本质是材料体系的革命性重构。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教授张佳峰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全球固态电池的主要技术路线可分为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三大类,每种技术路线在性能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上各有不同。其中,国内上市公司布局的技术路线以氧化物和硫化物为主。
据张佳峰介绍,氧化物固态电池稳定性优异,适配高电压正极材料,制造成本较低,缺点是界面接触差导致循环寿命短,室温电导率低,需添加液态电解液或导电聚合物改善性能。赣锋锂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此类技术路线的典型代表。
“硫化物固态电池的优势是离子电导率最高,能量密度潜力大,适配全固态体系,缺点是化学稳定性差,制备成本高。目前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均有布局。”张佳峰表示,此外,还有包括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时代”)、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轩高科”)等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同时布局了多条技术路线。
上市公司纷纷加入固态电池产业化竞速,旨在提前卡位千亿元市场风口。据日本市场调查机构富士经济公布的调查报告,2024年全固态电池全球市场规模预估约合人民币54.19亿元,是2023年的4倍,2045年预估将扩大至人民币约4073.51亿元,将达到2023年的299.2倍。
张佳峰认为,这种市场规模指数级增长的背后,是双重需求的强力驱动,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在突破36%之后面临续航瓶颈。同时,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爆发对高安全、高能量密度电池也提出了刚性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