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
2014年,我国提出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和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新时代能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十余年来,我国能源领域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作为我国首个实现商业开发的大型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经过十多年不断探索,形成六大核心技术,制定近两百项行业标准,在技术层面不仅支撑了国内页岩气规模化开发,更向全球输出了“中国方案”。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涪陵区委书记黎勇认为,尽管我国页岩气技术开采实现了从零到纯国产化的跨越,但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仍落后于部分发达国家,而且存在央企、地方能源集团以及各高校自成技术体系,没有形成全国性研发合力等问题,建议国家层面协调相关科研力量乃至引进全球创新资源,依托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打造国家级页岩气技术创新中心。
供给革命:能源新星里的“涪陵样本”
打开中国地理版图,有一条横贯东西的洁净能源大动脉——“川气东送”管道。沿着“气龙”一路追溯,途经长江经济带6省2市,来到重要的气源地之一——涪陵页岩气田。
这里,乌江蜿曲、群山葱茏,井塔掩映山间,压裂车整齐排列,一根根管道深入地下数千米,驱动着亿万年前的页岩气流。
“涪”气入沪,只要一天。寻找“涪”气,却砥砺数年。
21世纪初,页岩气革命引发全球能源领域深刻的变革。一方面,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目前原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超过70%和40%。另一方面,随着国际能源格局发生深刻变革,能源供应的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显著增强,我国能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在此背景下,积极探索并大力发展页岩油气等非常规清洁能源,成为我国实现能源安全保障、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战略选择。
作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主力军之一,中国石化将页岩气开采交给了江汉油田。江汉油田8000科研工作人员舍小家、顾大家,为了祖国的能源事业,毅然奔赴重庆的焦石坝,在山沟沟里掀起了一场中国化页岩气革命。
可是打出具备商业开发价值的页岩气井谈何容易。勘探开发人员先后打了多口空井,心情焦灼、压力巨大。“到底有没有页岩气”成了横亘在大家心里的问题。
直到2012年11月28日夜里,伴随着一条巨型火焰腾空而起,焦页1HF井试获取得了日产20.3万方高产工业气流,拉开了中国页岩气商业开发的序幕。
截至2024年底,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累计产气超700亿立方米,其年产气量超85亿立方米,约占我国页岩气年产量的三分之一。这是全球除北美之外最大的页岩气田,为长江经济带沿线6省2市、上千家企业、2亿多居民送去清洁能源,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700亿立方米是什么概念?按一户家庭平均每天用气1立方米计算,它相当于2亿户家庭1年的用气量。这也意味着,起步较晚的中国页岩气开发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全球页岩气开发提供了“中国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