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网站首页 指数分类 资讯中心 行业资讯 指数解读 采集点商铺 指数团队简介 指数论坛
  最新资讯
以科技创新培育增长新动
政策接续发力 家电行业稳
2月LPR保持不变 后续
海南省数据跨境服务中心
中国一汽1月份销售整车26
2024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
四川省多式联运数智平台
AI医疗发展应守好隐私
国资委发布央企“AI+”专
多地新设民营经济发展局
  联系我们

“中国·成都五金机电指数”
工作小组

 地址中国·成都·金府路555号中国·万贯机电城内·电子商务大厦4楼·指数部
 电话028-61690086-6655
 传真:028-87636056
 邮编:610036
 邮箱:index@wanguan.com
 客服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行业资讯
以科技创新培育增长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2-26
    核心提示:   DeepSeek横空出世,宇树机器人在春晚舞台扭秧歌,《哪吒2》以创新科技为中国电影工业化强势赋能……新春伊始,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令人振奋,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DeepSeek横空出世,宇树机器人在春晚舞台扭秧歌,《哪吒2》以创新科技为中国电影工业化强势赋能……新春伊始,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令人振奋,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强化基础研究

  近一年来,我国基础研究屡获突破,重大工程频创纪录。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在地下10910米完钻,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在深地科学研究和超深层油气勘探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天眼”FAST发现的脉冲星数量已突破1000颗,超过同一时期国际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数量的总和;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一个个重大科技成果,标志着中国科技创新的实力提升。中国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研发人员全时当量、高水平论文数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4年的第11位。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表示,要紧密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战略目标,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线,创造更多高水平科技供给,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让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提出,要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布局,进一步优化基础研究选题机制,进一步完善基础研究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党建工作和科技创新工作深度融合。通过持续努力,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产出一批关键性、原创性、引领性重大科技成果,以高质量基础研究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

  驱动产业跃升

  近一年来,我国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产业发展成绩斐然。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均首次突破1000万辆,均超1200万辆,实现跨越式发展;国产大飞机C919累计承运旅客突破100万人次,改变世界飞机制造业格局;中国电子飞腾系列国产CPU(中央处理器)总销量突破1000万片,国产CPU从“可用”迈向“好用”。

  “2024年,我国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介绍,以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态势向好,产业体系的新支柱正在逐步形成。2024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碳纤维复合材料全球首次应用于商业化运营地铁列车关键承载部件,高温超导材料支撑世界首条35千伏公里级超导电缆连续稳定供电超1000天……我国组织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统筹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我国积极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扩大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推动在企业布局建设更多国家级创新平台。如今,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达46.3万家,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9万家。我国已有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占比近四分之一。

  完善产业创新体系,做优做强科技服务业。2024年我国在新型储能、微纳制造等领域新布局5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累计达到33家;已累计培育1606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24年新增在孵企业超1.2万家;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技术市场,2024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突破6.8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1.2%。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说,下一步将以产业发展需求为牵引,以企业为主体,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最大增量,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更多重大标志性成果。

来源:互联网
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2-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成都五金机电指数网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编制单位: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五金机电商会 成都市金牛区人民政府 成都万贯集团 合作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

电话客服电话:028-87636056 传真传真:028-87636056 邮箱邮箱:index@wanguan.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蜀ICP备11011566号 关注我们:000 4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