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经济格局深度变革的时代浪潮之下,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态势始终备受瞩目。从春节后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新设民营经济发展局到民营企业座谈会的举行,无不彰显民营经济的重要性。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在全球风云激荡的当下,民营经济必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当下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民营企业将越来越多承担起国家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任,这对民营企业而言,不仅是挑战,更是机会。
多地响应设立新机构
近几年,中国经济面临着一系列的内外部挑战,但始终韧性十足,其中民营经济更是功不可没。
民营经济到底有多重要?通常,“56789”这一组数字就被用来概括民营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各个层面对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都极为关注。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同样是在这一年的9月,国家发改委率先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标志着民营经济治理进入系统性统筹阶段。
此后,各地迅速跟进。2024年,江苏、浙江、山西等省份相继完成民营经济发展局或相关职能机构的调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设机构虽名称与级别略有差异,但均围绕“统筹协调”定位展开,旨在打破部门间政策碎片化问题,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协同治理网络。
而在今年春节后第一天,广东在“新春第一会”上宣布,为加强与广大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题,在省发展改革委下正式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下一步将积极支持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广大企业在粤发展。
广东如此重视民营经济并不让人意外。广东是民营经济大省,也是全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2024年,广东省登记在册的经营主体突破1900万户,数量稳居全国第一,其中民营经济主体总量达1837.87万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48%,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此,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些新设部门正不断强化对民营经济的重视,同时业务重点也从工信部转到发改委,有利于从全局和政策规划上进行统筹。
“各地新设机构表明对民营经济越来越重视。过去,虽然我们也很重视民营企业,但往往工信、科技、财政、商务等各个部门都有支持政策,彼此的协调性并不高,而针对一些如子女入学、人才需求、税收优惠等共性问题又是跨部门的,沟通、配合更为麻烦。而新设的民营经济发展局,从内部拉通政府资源,企业诉求和政府服务都通过‘一个口进一个口出’,政府内部就能直接协调各方力量帮助企业解决难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吴海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