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两会往往被看作新一年各地经济工作的重要风向标。近期地方两会相继落幕,《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梳理发现,有24份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公布了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最低为3%,最高达13%。从中不难看出,固定资产投资仍是今年各地主抓工作之一。
“加强固定资产投资有利于促进重点产业发展,引导社会资金流入重点领域,扩大国民收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外需下滑进一步扰动国内经济复苏步伐,强化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基建与制造业领域投入,是“稳增长、扩内需”的有效手段。
记者注意到,在提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的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10地增速目标设定为两位数。其中,西藏自治区、海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别为13%左右、12%、11%左右。宁夏回族自治区、重庆市、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河南省、安徽省、辽宁省提出10%及10%以上的增速目标。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些地方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设置到两位数目标,凸显各地“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劲头,通过密集上马重点项目,力促经济加速回稳向上。提出相对积极的目标既能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也能自我加压展现发展新气象。
还有不少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既提到增速目标,也强调了具体的重点项目。比如,2023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加快实施国家‘十四五’支持西藏的151个项目,全力服务保障川藏铁路等世纪工程,加快拉日高等级公路、狮泉河镇至昆莎机场高速公路、青藏铁路格拉段电气化改造、街需水电站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左右”。
要实现两位数的增长的目标,陈雳认为,一是要强化新老基建投资,包括交通运输、水利设施、5G网络、新能源与储能设施等多领域;二是要加强制造业投资,包括促进高新技术行业发展、推动制造业数字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
刘向东表示,目前看,各地继续把加快重大项目落地作为稳投资的主要抓手,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升级投资,包括加快交通、能源、信息、园区等设施建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同时,采取有力措施稳住房地产投资,包括深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智慧城市建设、乡村村容村貌改造等。
固定资产投资,必须有足够的资金做保障。刘向东认为,结合具体项目实际,各地要继续用好各渠道资金,包括中央预算内资金和转移支付资金,地方专项债资金并扩大投资方向领域及用作资本金的范围,继续争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资金支持,同时优化投融资机制盘活存量资金资产,推动基础设施等资产证券化,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加大项目投资力度,有效推动信贷资金有序扩放,支持更多企业运用资本市场上市或发债融资,逐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