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地方财政收入持续向好,有力保障了重点领域支出——
地方财政“钱袋子”花得更精准
从各地公布的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数据看,大部分省份财政收入降幅明显收窄。专家表示,地方财政收入在三季度能够加速恢复向好,从根本上得益于近年来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序推动,以及各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积蓄的内生动力。不过,一些地方依然存在“三保”支出压力较大,预算执行进度放缓等挑战,因此需要进一步确保地方财政平稳运行。
近日,各地陆续公布了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数据。数据显示,在经历了一季度财政收入大幅下降,二季度触底回升后,地方财政收入在三季度加速向好。与此同时,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基层“三保”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在一系列改革措施的综合作用下,地方财政的“钱袋子”变得更牢靠,花得更精准。
财政收入好于预期
从各地公布的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数据看,大部分省份财政收入降幅明显收窄。比如,今年前三个季度,重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同比下降23.2%、11.2%、6.8%。“财政收入持续回暖,得益于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重庆市财政局局长封毅表示,经济向好带动税收增长,重庆前三个季度税收分别同比下降27.7%、16.6%、11.5%,整体情况在好转。
1月至9月,上海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13.6亿元,下降5.9%;北京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49.1亿元,下降10.3%;辽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01.7亿元,下降2.9%。浙江、河南、云南、深圳、厦门等地前三季度财政收入实现了正增长。比如,前三季度,浙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13.52亿元,增长1.7%;河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92.4亿元,增长1.9%。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白彦锋认为:“实现正增长的地区涵盖了我国东中西不同地区,财政收入的‘真金白银’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的韧性和增长潜力。可以说,经过三个季度的艰苦努力,我国地方财政成功稳住了‘基本盘’。”
今年以来,为缓解地方财政收支压力,我国通过采取新增赤字、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大力压减中央本级支出等措施,加大对地方的财力支持。各地在严格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的同时,积极挖掘潜力,通过多渠道盘活国有资源资产等方式缓解收支压力。
据深圳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深圳市区财政全面梳理办公、住宅、产业用房、商业物业等政府家底,通过剥离与行政事业单位履职无关的商业物业,利用市场化方式提高大型场馆使用效益,1月至9月市区两级盘活资产等收入213亿元,有力缓解了税收减收的压力。”
“地方财政收入在三季度能够加速恢复向好,从根本上得益于近年来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序推动,以及各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积蓄的内生动力。与此同时,通过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有效激发了企业活力,进而助推地方财政收入加速恢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景明认为,随着消费在四季度进一步扩张,各项目投资陆续在年终显现效应等因素,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将得到进一步巩固。
有保有压聚力增效
“从前三季度各地财政支出情况看,各级政府严格落实过紧日子的总体部署,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与此同时,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基层‘三保’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政府绩效研究中心主任王泽彩表示。
数据显示,1月至9月,安徽财政支出完成5597亿元,支出规模达到预算的80%,超序时进度5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卫生健康支出、农林水支出等保持正增长。
江西1月至9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126.8亿元,其中民生类支出4093.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9.8%。河南前三季度民生支出合计6288.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6.4%,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
深圳取消各项可开展可不开展的公务接待活动,严控新增课题、调研、会议、差旅、培训等履职类经费。1月至9月,深圳市本级“三公”经费支出下降34.2%,节省下的资金重点投向民生领域。
重庆前9个月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下降了14.9%,主要是行政事业单位压减行政开支。而与疫情防控相关的医疗卫生支出329.3亿元,增长1.9%,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9.4个百分点,社保就业、科学技术、交通运输等重点支出也保持了正增长。
“与收入形势相比较,地方财政支出的降幅相对较小,已经实现正增长的地区相对较多。这一方面体现了我国财政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作用,另一方面彰显了今年中央财政落实‘六稳六保’工作、财力直达基层的成效。”白彦锋表示。
白景明认为,各地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效保障离不开直达资金的有力支持。今年我国将新增财政赤字和抗疫特别国债共2万亿元资金直达市县,支持地方落实帮扶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群众的措施,加强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用于抗疫相关支出等。
“建立新增财政资金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确保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充分体现了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注重实效,彰显了我国财政体制管理的积极应变、创新有为。”白景明表示。
确保财政运行平稳
虽然各地财政收支形势在三季度明显好转,但一些地方依然存在“三保”支出压力较大,预算执行进度放缓等挑战,因此需要进一步确保地方财政平稳运行。
白景明认为,直达资金对缓解地方财政收支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地方财政管理提出了更高、更精细化的要求。各地有关部门应进一步优化机制,明确任务和目标,将资金重点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确保直达资金精准落到困难企业和老百姓的身上。同时,应通过加大公开和公示力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资金使用情况。
“应进一步统筹一揽子规模性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有效性,促进经济社会有序复苏发展,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财政增收夯实物质基础。”王泽彩认为,同时应进一步切实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和“三公”支出,优先确保公共卫生、精准扶贫等重点支出。
面对依然存在的收支压力,各地财政部门也加足马力积极作为。封毅表示,随着经济持续稳定转好,主要经济指标稳步恢复,预计重庆全年财政收入降幅将进一步收窄。下一步,重庆将继续贯彻落实减税降费等一系列惠企纾困政策,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护好发展的基本盘。
江西将用足用好“财园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融资担保、农业担保等政策,进一步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同时,将加强直达资金支付的跟踪问效,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支撑作用。
天津将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稳定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支持惠民暖企消费,助力企业加快恢复生产经营。
“深圳财政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让利成效,不折不扣落实落细国家制度性安排和阶段性政策,把该减的税减到位、该降的费降到位。”深圳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面对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各地应着力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以绩效和结果为导向,引领‘两新一重’等项目建设。”王泽彩表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记者 董碧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