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阿里巴巴旗下盒马鲜生上海门店里,出现了一款不一样的肉类产品——“植物肉”,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人造肉”。这是“人造肉”首次在中国内地市场走进商超。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外多家肉制品加工厂近期出现聚集性感染,传统肉类生产企业遭受严重打击,“人造肉”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国内,受多重因素影响,猪肉价格一直高位运行。“人造肉”是否会因此走进千家万户?
有分析机构认为,疫情可能会成为“人造肉”行业发展的历史机遇。然而,“人造肉”的狂欢能否持续,还得看产品和市场接受度。
近年来,国内人造肉企业数量迅速增加,已有千余家企业进军“人造肉”市场。早在去年中秋节期间,就有商家推出了“人造肉”月饼,赚足了眼球。今年端午节前,天猫联合一批新锐“人造肉”品牌推出了“人造肉馅儿”粽子,五香牛肉味、梅干菜五花肉味、咖喱牛肉味、黑椒丸子味、海鸭蛋五花肉味等花样翻新的口味,把“人造肉”捧成了网红。国内一些大型传统肉制品生产商,如双汇、金锣等,也高调宣布进军“人造肉”市场。
除了国内企业,在海外市场已经占有一席之地的国外“人造肉”企业,也大刀阔斧地拓展中国市场。在与盒马携手进军中国商超之前,“别样肉客”已经和星巴克及百胜餐饮集团旗下的必胜客、肯德基等餐厅联手推出了“植物肉”套餐。嘉吉集团也在中国市场推出了植物肉品牌“植启”。此次“别样肉客”率先进军中国商超,就是想赶在竞争对手之前,抢占国内零售市场份额。
“人造肉”能否真正迎来发展的春天?业内专家认为,短时间内,“人造肉”还很难撼动传统肉类企业的市场地位。对于中国市场而言,“人造肉”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尝鲜”能否发展为消费习惯,是“人造肉”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其中,口味和价格是关键。
在口味方面,要改变已经习惯了真肉的“中国胃”,在产品的质感、口感和形态上,还需下功夫。目前,以肉糜为主的形态,恐怕难以满足中国消费者。一些国内企业推出的“植物肉”龙虾尾、小笼包等产品,让消费者颇有新鲜感,但其产品并无实质改变。
在价格方面,受限于生产技术、工艺和成本等因素,靠谱的“人造肉”产品价格普遍高于传统肉类。以盒马推出的“别样汉堡”牛肉饼为例,其零售价为每盒59.9元,着实不便宜。连锁餐饮企业推出的“人造肉”单品也面临同样问题。“专星送”菜单显示,星巴克的“别样牛肉卷”价格比普通肉卷高出50%。性价比不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复购意愿。
此外,“人造肉”相关行业标准亟待完善。在国内,还没有专门针对“人造肉”产品的国家安全标准。中国植物性食品产业联盟秘书长薛岩曾表示,行业内部正在研究制定“植物肉”食品产品生产和上市标准,将借鉴国际成熟标准体系,加强相关产品市场监管、严守准入“门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