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历年是银行拉存款的重要节点,银行为了揽储往往会开展“花式营销”,比如定存送礼返现金,或推出具有较高预期收益率的理财产品等。但今年年中,与往年相比却显得“静悄悄”。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多家银行发现,年中节点,银行在揽储行动上未见明显“硝烟”,同时多家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并无明显调整,以前的“花式营销”也难觅踪影,仅有部分中小银行推出了跨年中时点的短期理财产品,但收益率也刚跨过4%的门槛。
年中银行多数“不差钱”?
以往每到季末年中,银行会以更高的利率吸引资金以完成考核要求,也就是大家所说的“高息揽储”。
不过今年,记者走访多家银行发现,即使在端午节和年中双重节点的叠加下,多数银行的理财产品利率环比前一周并未有明显变化。目前银行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率基本都3%左右,几乎很少有产品收益率超过4%。
“目前市场上资金比较充裕,而且监管对银行高息揽储的规定也越来越严格。所以我们年中不会再像以往推出特别的活动去吸收存款,而且近期固收类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也基本维持在3%左右,收益率能达到4%以上的都是净值型理财产品。”某股份行理财经理对《证券日报》记着表示。
不过,揽储大战也并非完全无踪迹,在部分中小银行身上有所体现。如某城商行在本月底推出了期限为7天的短期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率达到了4.05%。另外一家城商行也推出了期限为7天、收益率4.2%的固收类理财产品。
年中时点,资金中介信息群比往常更加忙碌。不过近日,一名资金掮客对《证券日报》记者抱怨“生意不好做”:“今年年中考核,中小银行的口子却少了很多,尤其是一些小银行要不了很大的资金量,并且由于监管的严格和银行考核的改变,要中长期资金的越来越多。”
西泽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邓宇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今年以来银行存款以及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都呈现下降趋势,过去一些“高息揽储”的情况也逐渐偃旗息鼓了。这主要由三个原因造成,首先是央行一直在引导引导贷款利率普遍下行,那么存款利率也随之下降;其次,今年以来监管对于结构性存款进行检查,以防止资金空转和套利,导致了利率的下调;最后,银行净值化理财产品的大量发行,同时其他互联网理财收益率的断崖式下降导致银行的储蓄存款结构进一步优化,有利于银行揽存。
整改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
今年3月份,央行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指出,各存款类金融机构应严格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存款利率和计结息管理有关规定,按规定要求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中国人民银行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加强存款利率自律管理,并将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纳入自律管理范围。中国人民银行将存款类金融机构执行存款利率管理规定和自律要求情况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同时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将上述情况纳入金融机构合格审慎评估。
从以往情况看来,结构性存款产品和靠档计息的定期存款都是银行用来揽储的利器,而央行专门针对两类产品下发了规范通知,意在推动银行加强存款利率管理,降低银行负债成本。银行存款以及理财产品的利率在年中时点也表现平稳,也是政策引导的结果。
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不完全统计(主要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6月15日到6月21日期间人民币结构性存款发行量85只,平均期限为159天,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93%,环比下降11BP,连续6周下跌,今年以来首次降至4%以下。其中,国有银行结构性存款平均期限为146天,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49%;股份制银行结构性存款平均期限为169天,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4.47%。
记者近日调查了多家银行新发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发现,国有大行的结构性存款期限在100天以下的,收益率普遍未超过4%。比如中国银行上周发行的结构性存款中,收益率超过4%的期限都在105天以上,其中收益率最高的一款结构性存款产品是跟澳元兑美元汇率挂钩的期限为105天,收益率在1.3%至4.1%的产品。
而部分股份制银行或中小行依然有利率较高的结构性存款产品,比如某股份制银行上周推出了一款与外汇挂钩,起购金额1万元,期限102天,预计最高收益率达10%的理财产品。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可以看出,近期监管力度在加强,而未来金融管理部门仍将采取措施,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行为,鼓励向实体经济让利,引导资金更好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