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中国连续第4年保持上升势头,排名第14位,和去年的第17位相比,上升三个位次。
怎么看待这张来之不易的创新成绩单?26日,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举办的圆桌会议上,多位与会专家表示,排名固然令人欣慰,但指数所揭示的内涵更值得注意。
排名要提升,难度更大了
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基于80项指标对129个经济体进行排名。这些指标中,既有研发投资、专利和商标国际申请量等传统衡量指标,也有移动应用开发和高科技出口等较新的指标。
“要为中国的进步感到骄傲。”北京大学创新创业学院讲席教授、中国创新指数研究中心副主任陈东敏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指出,我国要于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陈东敏认为,创新指数也是这一目标的一项重要参考性标准。
不过,已经拿到高分,若还想在排行榜上继续前进,就更难了。
从创新指数的七大支柱领域来看,中国在”知识和技术产出”方面表现最佳,排名第5位。不过,在优化营商环境制度方面仍需努力。
“我国在科技文献、专利和高科技产品出口方面得分都比较高,一些指标已经排在第一位。”陈东敏说,这也意味着,下次在测算创新指数时,这些已经表现抢眼的领域对名次提升的贡献不会太大。“我们需要在弱项上做工作。”比如监管环境、生态可持续性等。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经济和统计司综合指标研究处处长沙夏·文森特和中国专家来了场视频连线。他认为,中国已经奠定了其创新领导者的地位。沙夏·文森特表示,中国在创新产出上的数量有目共睹,下一步的建议,是提升质量,加大对创新基础设施、制度和人力资本方面的投入,重视知识密集型企业和高附加值产业。“中国已经出现了一些顶尖的创新型企业,只是这种创新还需要扩展到更多企业。”他认为,我国发表的大量论文和申请的大量专利,需要找到商业化途径,科技成果转化的链条还有待进一步打通。
创新还需全社会共同努力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玄兆辉读完报告后感慨道,发达国家在创新上长期处于引领位置,但如今中国等其他经济体在创新驱动发展上也有长足的进步。“很高兴看到中国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新指数的指标体系未必完美,但能给人很多启示。”玄兆辉说,我国科技创新的质量还有待提升,在投入方面也不容忽视。“2018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了2.18%,但是和创新领先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在制度方面,怎么优化营商环境,如何促进创新创业,都需要我们去思考”。
当然,也不是对着指标体系一一解决问题就能完事大吉。陈东敏说,“卡脖子“技术在指标上就并无体现,但它确实制约着我们工业材料、系统和软件、硬件等诸多方面的发展。“这些指数没有算在内,但需要我们自己突破。”
“我们关注‘指标’大于‘排名’。”科技部创新发展司副司长张旭说,报告里列出的80个具体指标都很有意义,可以成为他们优化工作的着力点。张旭表示,从指标体系也能看出,创新并非只关乎科技,生态、教育、营商环境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创新指数得分。推动创新,还需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看到了进步,就更要自信。要用更高的标准推进下一步的工作。”
陈东敏则希望,中国能继续向前走,探索出一种对发展中国家有借鉴意义的创新模式,为它们的创新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