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在广州召开的2018金融大数据应用安全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发表了题为《迎接开源芯片新潮流》的主旨演讲。他说,未来中国开源芯片(RISC-V)很可能发展成为世界主流CPU之一,从而在CPU领域形成Intel、ARM、RISC-V三分天下的格局。
经过9个月的筹备,今年11月8日,在第5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国开放指令生态(RISC-V)联盟”(或称“中国开源芯片联盟”)宣告成立。中科院计算所、清华大学、杭州中天微、睿思芯科、紫光展锐、中科创达等产学研单位展示了RISC-V相关产品。
倪光南表示,RISC-V的优势在于,RISC-V是基于BSD协议许可的免费开放的指令集架构,采用这种架构既可免费取得,又可免除知识产权风险;RISC-V指令集追求简约,丢弃历史包袱,支持模块化,性能十分优越,能够满足从微控制器到超级计算机等各种复杂程度的处理器需求,支持从FPGA、ASIC乃至未来器件等多种实现方式,同时能够高效地实现各种微结构,支持大量定制与加速功能,并与现有软件及编程语言可良好适配;RISC-V由一个非盈利的基金会负责维护RSIC-V指令集标准手册与架构文档,促进RISC-V阵营的交流和发展,共同营造其生态系统。
他说,过去芯片设计有时需要上亿研发费用、投入上百人,中小型企业不易承担,而且也不一定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而开源芯片设计可望将芯片设计门槛大大降低,以至于3-5人的小团队在3-4个月内,只需几万元便能研制出一款有市场竞争力的芯片,从而将促进芯片产业的繁荣,能更好地支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发展。
“我们相信,RISC-V将在硬件界得到如开源软件Linux在软件界同等的成功。”倪光南乐观地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