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愈趋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国内货币政策既要做好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预案,也要继续做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各项工作。因此,稳健的货币政策该如何执行,就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8月21日,央行副行长朱鹤新等官员集中回应了市场关切的七个问题。从央行的回应中,我们可以发现,今后货币政策的着力点是金融稳定和服务实体经济,在形成政策合力的同时,也要防止政策叠加,也就是推出的相关政策不能过头。
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朱鹤新表示,央行要立足于开前门,让资金切切实实流向小微企业,流向实体经济当中。
简单来说,货币政策开前门就是要使用定向工具引导资金流向那些迫切需要资金支持的领域。比如今年以来的三次定向降准,还有MLF、再贷款、再贴现、PSL等工具的使用,以及动态调整宏观审慎评估(MPA)相关参数,就是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开前门。
在采取了一系列的支持措施之后,目前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有所缓解,而且政策合力的效果仍在进一步发酵中。这种变化就体现在7月份的金融数据中。未来,支持小微企业仍将是货币政策的施力方向之一,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工具会择机使用之外,一些创新举措也将推出,比如商业银行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券等。
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央行近几年来的重点工作之一。朱鹤新认为,要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就是要把政策之间的合力、政策之间的脉络,以及政策传导的流畅性实现好,真正起到“几家抬”的作用。
笔者认为,所谓的“几家抬”就是货币政策要和其他部门的政策做好统筹协调,不能出现互相掣肘的情况,大家齐心协力共同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在这个过程中,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要起到桥梁、管道的作用,真正让好的政策落到实处,让企业切实感受到金融的支持。这里不仅包括小微企业,也包含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业等。
人民币汇率是一个焦点问题。对此,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李波表示,央行强调的是更多发挥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搞竞争性贬值,也不会把汇率作为工具来应对贸易摩擦等外部扰动。他强调,央行有信心、也有能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在稳定人民币汇率方面央行已经采取了措施,比如在8月6日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到20%。此外,逆周期因子的调节也是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重要措施之一。
对于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考核的问题,朱鹤新称,在今年4月份和7月份定向降准后,MPA也适时做了一些调整,特别是参数上鼓励金融机构围绕方向性的东西做一些推进,通过正向激励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MPA考核的底线就是要求金融机构保持合规的资本充足率,当前金融机构的这一指标均高于监管的要求。所以MPA考核不会对金融机构广义信贷的增长构成约束,同时这也不能成为金融机构降低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理由。
发展债券市场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另一条通道。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介绍,今年前7个月,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表现强劲。下一步将在中小企业私募债、小微企业金融债、小微贷款资产证券化等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拓宽资金的来源。
这预示着债券创新将是接下来的重头戏之一。
对于市场广为关注的去杠杆问题,朱鹤新指出,去杠杆已经有了很好的成效,这个方向我们不动摇。纪志宏则表示,总体上结构性去杠杆的方向不会变。从这几年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情况看,不搞一刀切、把握好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杠杆结构呈现优化态势。
这就意味着,结构性去杠杆仍将是央行后续工作的重点之一。
此外,朱鹤新还回应了支小再贷款等政策落实的情况。他表示,央行对一些农村金融机构和一些地方金融机构在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上给予了很多支持,并且做到了精准施策。目前正在进一步完善再贷款台账的管理制度。
央行对于上述七个问题的阐述,让市场充分了解了后续货币政策的施力重点。概括的讲,就是要平衡好多个目标之间的关系,形成政策合力但不是简单的政策叠加,保持金融健康稳定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力。这些对于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