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防范网贷机构违规经营风险的同时,市场对借款人“恶意骗贷”、“过度借贷”所引致的风险也引起关注。8月22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以下简称“中国互金协会”)发布《关于防范虚构借款项目、恶意骗贷等P2P网络借贷风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到,鼓励P2P网贷机构与资金存管商业银行加强合作,用“人脸识别”等技术查验核实借款人身份信息。
《通知》提到,中国互金协会在专项整治中发现,有一些P2P网络借贷机构以及借款人存在虚构借款项目信息、恶意骗贷等违法违规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侵害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对此,《通知》要求,P2P网络借贷机构应引导借款人树立诚信理念,在组织对接借款项目时,应要求借款人在借款时签署信用承诺书,保证其提供信用信息、资金用途、还款来源等借款资料的真实性,如提供资料存在虚假不实的,借款人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EmoFin AI多模态金融反欺诈项目创始人魏清晨认为,承诺书的约束力有一定限制,资金用途、还款来源的真实性,也需要在放款之后对账户流水进行核验。
同时,《通知》提到,P2P网络借贷机构应与开展资金存管业务的商业银行加强合作,鼓励商业银行在P2P网络借贷借款人开户、提现等环节采用“人脸识别”等先进技术手段查验核实借款人身份信息。
魏清晨表示,“人脸识别”技术,一方面是身份核验精度,通过面部特征提取,联网公安部的公民身份数据库,进行身份比对;另一方面是活体检测,需要用户完成一些指定动作,如“眨眼”、“张嘴”、“摇头”等。从这两点来讲,都已经可以满足金融场景的需求。目前,一些头部网贷平台的确已经先后采用了这类技术。
在魏清晨看来,利用“人脸识别”等技术核验身份,的确是一种精准度高、应用便捷的身份核验入口,便于有效打通“数据孤岛”,使得同一借款人不同来源的多种征信数据汇总评分,进而形成更全面、更精细的客户画像。
不过,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也指出,人脸识别环节的引入,增加了成本,在用户体验层面也少了一些便捷性,尤其是如果引入的人脸识别解决方案不太成熟,识别失败率过高会降低用户转化率,所以应用层面的普及性还有待提升。
除了“面部动作识别”技术之外,魏清晨进一步介绍,“语音声纹识别”也是一种有效的新兴技术。不仅可以用于识别借款人的身份,更加可以识别借款人信审信息的真实性和逾期行为的主动性。诚实客户和被动逾期客户,是努力还款的;而欺诈客户和主动逾期客户,是拒绝还款的。由于这两类客户的还款动机截然相反,所以他们在信审和催收环节,表现出来的情绪结果、情绪活跃度、特定问题的应激反应等都存在人工难于察觉的较大差别。这种应用方案,已经开始帮助信和财富等网贷平台进一步提高风控反欺诈的能力,降低坏账,保障资金安全。
薛洪言也指出,人脸识别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的一种,其他如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声纹识别等都属于此类;常用的用户核身方式除了姓名、身份证、手机号、银行卡、静态密码、动态验证码等基础手段之外,还包括设备指纹(通过手机等设备核身)、位置信息、关系图谱等手段。
此外,魏清晨还建议,在面审环节增加多头借贷、资金用途、还款来源等问题的反欺诈评分权重,利用“面部动作识别”技术,也就是微表情、眼神等去分析借款人上述问题表述的真实性,此类技术已经可以帮助风控人员识别70%的欺诈客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