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计划》强调,要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发展方式,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多赢。”
“到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8%,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23%,工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显著提升……”这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布的《坚决打好工业和通信业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提出的总体要求。
随着近年来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持续开展,作为社会发展基石的工业,也面临着更高的转型需求。此次《计划》提出,要在推动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中,全面推进工业绿色发展,这将会给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带来哪些影响?政策落地又是否存在难点?科技日报记者走访了相关企业和专家。
绿色转型 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多赢
“可以说,钢铁行业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才刚刚进入深水区。”在近日召开的2018中国钢铁节能减排论坛上,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指出,虽然钢铁业环保工作10年来取得了积极进展,二氧化硫、颗粒物等污染物吨钢排放量降幅高达60%以上,但由于我国钢产量大,钢铁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在工业行业中分别排在第三、第三、第一。
在日益严苛的环保风暴下,不只钢铁行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越来越多的城市也在努力推动相关产业从“地下向地上、黑色向绿色、高碳向低碳、制造向创造”转变。此次《计划》在总体要求中强调,要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发展方式,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要继续推动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约束的矛盾。”对此,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战略研究部主任袁祥飞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工业化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但发展中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其中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工业绿色发展仍有很大改进空间。从结构上看,我国工业整体结构仍然不够优化,初级及粗工业产品加工占很大比重,在这些环节上环境压力往往较大;从技术上看,工业绿色技术仍落后于主要发达经济体;从效益来看,工业企业人均产出率不高,利润率总体较低,用于改造升级投资压力较大。
国瑞沃德(北京)低碳经济技术中心主任、北京生态设计与绿色制造促进会特聘专家白卫国也告诉记者,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此次《计划》的出台,更凸显了政府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坚定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