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农货走亲民“贴地”路线,中西部农民“手造”成为网红爆款;上海等城市一如既往“高冷”,河南老乡靠民俗工艺品收获意外惊喜。3日,阿里新乡村研究中心副主任盛振中向记者盘点“五一”全国淘宝村销售特点。
在盛振中看来,历年“五一”全国淘宝村的销售“剪影”,勾勒出中国乡村电商地图之变:从点连成片,东中西呈梯度式发展。
据阿里研究院统计,至2017年,全国年销售额超千万元人民币的淘宝村达2118个。北起河北、南至广东的沿海六省,包揽了全国近九成的淘宝村,村庄特色产品通常与当地传统产业集群有高重合度。
从“五一”销售情况看,浙江农户继承“接地气”路线,义乌数量众多的贸易集散型淘宝村,干着“买全国、卖全国”“买世界、卖世界”的生意。邻省江苏的淘宝村南北“画风”差异明显,苏南紫砂壶,苏北板材家具、花卉苗木销量大。福建莆田、晋江制鞋农户“闷声发财”,五金、电子元件等产业也通过“触网”延续着传统集群优势。
相较东部沿海六省,中西部淘宝村“小而散”,主营业与地方资源关联更为紧密。一些过去被规模化生产挤压的“小而精”“小而美”的地方“手造”工艺品业被重新激活,如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涧池乡下营村绿松石手工艺制品、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草海镇新华村银饰等。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罗震东告诉记者,近年来农村电商发展势头迅猛。过去几乎没有电商涉足中西部农村,如今在此快速成型;过去东部沿海产业基础较好的农村,如今电商“加密”,村村连片,规模集群,产业带动效应强。
罗震东观察到,乡村电商大体发生着3种“化学变化”,即“无中生有”“依靠现有”“添砖加瓦”。有的农村将挖掘到的“线上”需求转到“线下”,“拉出”当地不曾有的产业集群;有的农村依靠既有基础,将本地产业发展成全国“订单大户”;有的农村升级本地产业,拓展细分市场,寻求多元商机。
让罗震东感受最深的是,从事农村电商的创业者,大多是由城市返流农村的青年人。他们一般都在大城市生活过,成为认知视野开阔、受过互联网熏陶的“新农民”。
盛振中认为,电商深化、改造东中西农村产业结构进程仍在继续,亦将为未来乡村经济振兴注入巨大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