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15日公布数据显示,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融远超预期,M2同比增速再创历史新低。近期人民币表现强劲,已经有不少呼吁降准的声音。但多家央媒表示,货币宽松时机尚未到来。
17日,新华网转发北京青年报特约评论员文章称,M2增速放缓并不可怕,目前并没有进入可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时期。眼下最急需的是稳定,包括政策稳定、市场稳定和信心稳定。
18日,《证券时报》刊登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熊园观点称,M2低增将正式成为新常态,货币转向宽松的时机还没到来。市场人士明知不会放松货币取向,呼吁放松货币的真实诉求应该是寄希望于“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证券时报》文章强调,考虑到“防风险、去杠杆、抑泡沫”的金融政策主基调并未转变,中国经济难以大幅下行,且欧美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已全面趋紧,且人民币升值也并不尽然意味着降准,因此当前中国放松货币的条件尚不具备。
实际上,金融强、经济弱的局势已经连续第二个月出现,市场在央行是否应当降准的问题上出现分歧。
在九州证券邓海清看来,央行重新回归用降准来代替外汇占款的“窗口期”可能已经到来,“宽信贷”政策有必要进行修正,政策重心应该集中在社会融资结构上来,需要防止社会融资结构的倒退,“降准+公开市场回笼”将是未来最佳货币政策组合。
华创屈庆认为,央行的货币政策并未转向,经济内生动力仍然较强,进一步下行空间有限,央行货币政策不松不紧。
海通姜超表示,未来的货币政策又面临着重要的抉择,如果不再度放水,那么上游的大幅涨价将面临无人接盘的困境。而上周地产股大涨,债市也蠢蠢欲动,部分原因应该是市场又开始憧憬新一轮货币放松,而这确实是过往习惯性的选择。
中金固收陈健恒指出,M2未来仍有下行压力,工业生产、地产投资等回落趋势相对确定,对应未来融资需求放慢;叠加M2不断下行、人民币贬值和资本外流压力明显减轻背景下,货币政策未来或在基本面转弱后逐步有所放松。
本月以来,央行分别在14日、15日进行两次大额净投放,尽在9月6日、9月13日和9月14日和9月15日开启了逆回购操作。资金面整体亦未出现紧张局面,央行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较高水平。
兴业研究何津津 、鲁政委此前指出,央行仍有回笼资金的需要,上调准备金率可能过于刚猛,易引起市场对货币政策取向的误解;减少MLF虽可行,但灵活性较差;重启正回购操作,则是更可能的选项。
招商证券固收此前也称,央行逆回购的“池子”没水了,9月下旬央行回收流动性节奏很可能赶不上财政存款的释放,流动性宽松的概率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