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血浆制品贸易这一貌似不大可能的跨太平洋贸易正在美国和中国之间蓬勃发展,中国大量的肝脏疾病提振了对这种维系生命所必需的液体中所含蛋白质的需求。
分析师表示,中国患者去年消费了约300吨血清白蛋白——人类血浆中的主要蛋白质成分——约占全球总消费量的一半。其中约60%为进口,而且这一需求正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
血清白蛋白由肝脏自然产生,可通过“分离”捐赠血浆获得,血浆为血液的液体成分。在美国,捐赠者通常会收取费用。
但在中国,有偿血浆采集因一系列丑闻而名声扫地,导致中国的血浆要依赖进口,这推升了海外出口商的销售。
自国家规定的每10克378元人民币的价格上限于2015年被废除以来,血浆在中国的价格已上涨至每10克430元人民币(合64美元),意味着中国国内这块市场每年的价值约为19亿美元。
招商证券(China Merchant Securities)分析师张同表示:“中国消费量高企的原因之一是中国是肝病大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数字显示,中国约有1亿人(占中国人口十三分之一)患有某型慢性肝炎,他们是肝硬化和肝癌的高危人群。
普遍存在的、把输血当作返老还童药的错误观念也提振了中国的需求。上海一家医院的管理人员徐先明(音译)说:“有些中国人抱有一种不科学的观念、认为人血白蛋白是一种营养品,一些富有或有特权的消费者,比如退休官员,就有这一需求。”
导致中国人不愿献血的一个原因是上世纪90年代的一桩丑闻,当时河南省数万名参与有偿捐献血液和血浆的农民因针头不卫生而感染艾滋病毒(HIV)。这桩丑闻后来被官员们掩盖。
中国去年采集了约7000吨血浆,不到美国3.1万吨采集量的四分之一。这推升了中国国内血浆制品的价格,中国的血清白蛋白供应商已被海外竞争对手以低价抢走了生意。
招商证券数据显示,澳大利亚的CSL是主要海外生产商,占中国进口量的36%,美国的Baxalta和西班牙的Grifols分别以32%和20%的份额位列其后。这三家公司的血浆采集中心都大多位于美国。
CSL报告称,2016年在华血清白蛋白销售额年增长达35%,公司的目标是今年在华销售额达到6亿美元。CSL美国子公司杰特贝林(CSL Behring)大中华区总经理杨伟荣(Ben Yang)表示:“血浆制品需求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供应。”
CSL今年以3.52亿美元收购了中国血浆分离企业武汉中原瑞德生物制品公司(Wuhan Zhongyuan Ruide Biologics) 80%的股权,这令它能够进入快速增长的其他血浆制品市场,比如免疫球蛋白市场,目前北京方面还不允许进口该产品。
杨伟荣承认说服中国人献血很难,称血清白蛋白的价格依然会保持高位、免疫球蛋白的“定价也会有所上涨”。
有一项绕开献血的计划或许可以抑制血浆制品的价格。上月,中国最高药品管理部门对一个2900万美元的研究项目表示了支持,该项目要将人血清白蛋白移植入水稻种子、把人血清白蛋白“种”出来。该管理部门表示,初步试验显示该方法“安全、有效”。
“中国•成都五金机电指数”:http://www.wjzs.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