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20年里,孟加拉国实现了一个经济奇迹。几十年前,该国曾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深受饥荒和洪水的困扰。如今,该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越南也是如此;柬埔寨紧随其后。这些国家的惊人增长表明,对于“过早去工业化”的担心是多余的,新一代制造强国正在崛起,开始塑造21世纪。
孟加拉国取得的成就格外引人瞩目,因为世界对该国给予的关注是如此之少。在纺织业这个低劳动力成本的经典起步行业的推动下,孟加拉国的增长率已稳步加速到6%以上。目前,它是全球第二大服装出口国。强有力的增长齿轮开始转动起来。这些纺织厂聘用了数百万年轻女性,赋予她们经济能力,推动农村家庭投资于教育,并带来人口红利。
这些新的制造业中心的增长是全球经济中最令人激动的变化之一。它们提供了新的消费品市场,为投资者带来巨大机遇,成为令数百万人脱贫的一条途径。然而,在孟加拉国起飞之际,人们对其他中心能否跟上心存疑问。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丹尼•罗德里克(Dani Rodrik)发现了一条贫穷国家里制造业过早崩溃的规律:在这些国家里,工厂消失时所达到的发展水平比在欧美要低得多。他从产出和就业量的角度,用图表描绘了南美、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自1980年代以来的工业下滑状况。这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个坏消息。正如罗德里克所指出,制造业推动生产率的提高。没有制造业很难致富。
自1960年代以来,人们有时把亚洲经济体比作“雁行”。当日本在制造业价值链内向上攀升(比如进入电子领域)时,台湾或韩国可以进入日本留下的纺织品市场。结果就是像迁徙候鸟那样的梯次发展。但是,如果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现在甚至可以跟最便宜的劳动力竞争,那么这些机遇将永远也不会显现。发展中国家将被迫找到一条依靠服务的新增长模式,要不然就会陷入永远出口大宗商品的境地。
此类担忧是错误的。更有可能的是,孟加拉国预示着贫穷国家将开启新一波工业化;最终这波工业化还将传导到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联合国(UN)研究人员证实,在一般的发展中经济体,制造业和制造业岗位的份额已下降。但他们发现,发展中经济体作为一个整体而言,其制造业和制造业岗位的份额正处于创纪录水平。换言之,并非目前制造业在减少或者机器人占据了全部制造业岗位。而是,所有制造业越来越集中到一个地方,导致其他所有地区的工业减少。这个地方当然就是中国。大雁尝试飞过中国向别处迁徙,但被中国在制造领域的巨大比较优势一枪击落。
如果其他制造业国家想要成长,它们必须取代中国这个工业大国,孟加拉国的经历显示,现在这是有可能办到的。中国的工厂在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方面投入大笔资金,以提高生产率,并在国内工资升高之际保持竞争力。但是,我们几乎没有理由认为,中国这么做的效果,会比中国自己在1990年代取代的富裕国家当初这样做所取得的效果好。
机器人技术已在进步,但完全自动化的生产线仍极其昂贵,并且很难调整。正因如此,除了在产量足够高的汽车和电子行业,使用机器人的情况很罕见。在像服装业这样顾客需求快速变化的行业,机器人要取代愿意为每天几美元而工作的熟练工人,要等到几十年之后。
一个很大的决定因素是,中国是允许其低技术行业死掉,还是尽力保住它们。中国减少干预汇率加上人民币走弱,直接帮助了新制造中心的崛起。另一方面,中国极高的储蓄率和投资率,导致产能过剩,压制了其他地区的工业增长。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当祈祷中国经济再平衡成功、向消费倾斜。没有什么比这更能加快它们的增长。
如果中国人不再生产廉价服装,而是消费更多廉价服装,那将意味着产生史上最大市场。在1980年代,中国可以把商品卖给欧洲、美国和日本的数亿富裕消费者。如今,购买衣服、鞋子和玩具的消费者有数十亿人。不论自动化发展到何种程度,更大的市场都将抵消其影响。
对全球经济而言,孟加拉国等国家提供了新的增长,减少了对中国的依赖。这对发达国家的物价产生重要影响。全球低通胀的原因之一,是中国进入全球市场带来的冲击。孟加拉国的崛起意味着,物价将不会随着中国自身收入的增加而上升。目前仍有很多其他国家希望通过制造业来致富——尤其是非洲国家。
自从工业革命在18世纪中叶启动以来,制造业一直是从贫穷走向富裕的一条道路,尽管中国走上这条路后带来一阵拥堵,但这条路一如既往是开放的。大雁又准备迁徙了。
“中国•成都五金机电指数”:http://www.wjzs.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