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是东亚民族特有的文化习俗,主要是指产妇在分娩过后调理身心的过程,根据文化的不同,“坐月子”的长短,产妇的饮食生活起居以及新生儿的护理方面都有详尽而各具地区特色的要求和规范。在中国,从红糖水煮鸡蛋到住家月嫂,随着大众消费需求的提升和服务的专业化,以往私人化的“坐月子”也开始规模化经营,包含产妇护理、生活服务以及新生儿照顾等专业服务的月子会所近几年在中国蓬勃发展,很多一线城市的月子会所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
2016年是中国“二胎”政策放开的第一年,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当年的新生儿数量达到1814万,同比增长11.5%。据艾瑞咨询预测,2018年中国的母婴人群规模将会达到2.86亿;母婴产业服务的细化成为了新的风口。
2010年中国月子会所市场规模约10.2亿元,2014年规模约4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2.45%。据广发证券预测,基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出生率,月子会所的市场规模将在2019年达到150亿人民币。尽管调查显示,目前月子会所的消费者渗透率仅有不到8%,但是较高的毛利率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仍然让商家趋之若鹜。据不完全统计,仅仅在北京就有超过200家月子会所,收费在5万到20万之间,大大超过了地区的平均收入;即便是在三线城市,月子会所的数量虽然较少,但是报价基本都在3万到8万左右,相当于当地中产阶级几个月的薪水。
消费观念的提升和产妇对自身保养的重视,使得月子会所尽管价格收费高昂依然成为了很多家庭的首选。一家北京著名月子会所的负责人告诉笔者,基本上较好的月子会所都需要提前四个月预定,否则就只能排期了。与传统的月嫂以带孩子为主不同,月子会所最大的特色是强调对于产妇的专业护理。很多月子会所定价的区别就主要在于产妇护理套餐的不同,例如一般的月子会所都会包含产妇伤口护理,新生儿照顾,医生巡诊以及月子期间的食宿等服务。高端的月子会所还会包括产妇美容美发,体型恢复以及针对性服务等。此外,月子会所还为产妇准备了丰富的产前产后课程和活动,方便新妈妈们学习育儿知识和交流育儿经验,对于改善产妇产后抑郁也有一定的帮助。
此外,还有一点不得不提,为期一个月的月子中心,让产妇避免了可能出现的祖父母辈和子女的“育儿大战”,而且减轻了老人的负担。来自上海的王女士去年刚刚在月子会所做完月子,她表示自己去月子会所最重要的目的是去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老人有自己带孩子的方法,我说的他们也不会听,到了月子会所,医生的话他们还是听的。我做月子期间也就不用和老人发生争执了。”越来越多的中国祖父母辈也支持月子会所这样一个新生事物,来自江苏省一个三线城市的刘女士去年刚刚升级为婆婆,日前媳妇刚刚怀孕,她就已经开始寻找月子会所了。 “我们都三十多年没有照顾过孩子了,现在的80后、90后生孩子又宝贝,最好就是先去月子会所适应一下,我们的压力没有这么大,也乐得清闲。”
那么月子会所能否值回其高昂的收费呢?这可能更依赖于消费者的个人体验,但是从市场环境来说,由于中国市场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在监管主体还是行业标准都缺乏相应的规范和保护。
“月子中心”,“月子会所”,“产后修复中心”,“母婴护理中心”各种名称五花八门,价格体系设置也并不透明。在月子中心的起源地台湾,月子中心被明确规定属于行政院卫生署管理,并且卫生署在其网站上明确规定只有负责人和护理人员具有专门的资质的产后护理场所才可以称为“母婴护理中心”或者“产后康复中心”,此类场所需要具备专门的卫生护理许可证和医院转诊契约,而“月子中心”则泛指那些对产妇提供膳食、哺乳等生活服务的地方,只需要一般的经营许可证,并不需要卫生署颁发的卫生护理资格证。在欧美国家,虽然没有产后恢复中心一说,但是也有专门协助产妇恢复和照顾婴儿的“孕产护士”,根据相关的规定,孕产护士除了需要具备相关的护士资质以外,还需要在医院进行一定时间的孕产护理实习,并且获得相关的资质才能持证上岗。
反观中国的月子中心、月子会所,基本上只需要一个普通的经营许可证便可以开展运营,负责人并不需要有专门的资质,而月子会所的专业从业人员例如月嫂或者是护士尽管有一定的资质,但是缺少专门的培训并且员工的流动性非常大,人员素质并不稳定。笔者在北京收费较高的几家月子会所访问得知,基本上专业人员的平均工作年龄在1-3年,为了节省成本,很多月子会所的月嫂都是外包的,仅仅是经过了简单的培训就可以上岗。在北京的月嫂培训中心获得月嫂证书的初级培训费用仅需要2000元,一个月即可获得证书。即便是号称有专业护士和医生的护理中心,很多护士也是刚毕业的学生,并没有产妇和新生儿照顾的经验,而医生则更多是外聘的为主,无法定点行医,更无法在产妇和孩子发生状况时进行及时诊治。此外,由于很多月子中心的服务人数较多,交叉感染也成为了很多妈妈担心的问题。
据报道,在产后恢复产业较为发达的台湾,月子中心的渗透率达到了60%,这也意味着产后恢复中心这种专业的服务机构已经基本取代了传统的在家坐月子的习惯。随着中国大陆消费升级和二胎政策效应的展现,中国的月子中心产业也将迎来快速发展期。然而,监管的缺席,医疗资质的缺乏以及良莠不齐的护理人员,也将成为整个行业发展的隐患。
“中国•成都五金机电指数”:http://www.wjzs.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