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就任还不到一个月,就威胁要把该市的金融界关在一间屋子里,直到他们解决香港市场的问题。这可能听起来有点极端,但就在几天后,其中一名可能被关在屋子的人士做出回应,把当前局面比喻为该市监管机构祭出“枪枝、手铐等多种大火力武器”。
香港的金融监管机构正在放出狠话。在股市位于其金融实力核心、穷人和富人都在股市操盘的这个城市,这是有相当大分量的。在被问及疑似市场操纵个案(包括7月份小盘股崩盘,导致60亿美元市值在几小时内蒸发)时,林郑月娥对一个论坛表示,该市金融业需要更强有力的领导。她表示,香港需要汇集监管者和市场发展从业人员,也许把他们锁在一间屋子里,让他们找到香港的前进道路。
香港交易所(HKEx)行政总裁李小加(Charles Li)随后用手铐做比喻,捍卫港交所的行动,将其比作一个交警,在职责上有别于“刑警”——该市金融监管机构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
“交警仅配备哨子、指挥棒、酒精探测器和路障设置等,”李小加上周在一篇博文中写道。 “在日常交通管制上,这些工具是有效的,但碰到重大案件时没有什么威慑力。而刑警则配备各类枪枝、手铐等多种大火力武器,必要时还可以进行搜查与拘捕。这些武器可威慑罪犯,并非为管理普通民众而配备的。”
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类比,大多数香港市场参与者很可能更喜欢林郑月娥的简洁言论:一间上锁的房间,由她下令拿出一个解决方案。但是这里涉及的种种问题太过复杂,不是一间安静的房间和一壶咖啡能够解决的。
问题的核心是,该市正在努力调整一套根植于殖民时代的制度,使其适合维持香港作为一个全球领先的首次公开发行(IPO)中心的地位——与此同时应对内地企业和资本的洪流,正是这股洪流使香港升至排行榜首位。各种问题不可避免地接踵而来,尤其是股价会出现貌似无厘头的大涨大跌。另一个问题是所谓的“啤壳”,即公司上市的初衷就是让急于上市、但不想走IPO严格审批程序的另一家集团买下其多数股权。
但并不是所有问题都源自内地。香港历史上的金融欺诈手段并不少见。毕竟,内幕交易直到2003年才被界定为刑事犯罪。包括李嘉诚(Li Ka-shing)在内的大佬都曾受到批评,而批评是那时当局能够采取的最严厉行动。内地媒体仍然阴暗地提到粤语所称的“老千股”(大股东不以做好上市公司业务来盈利,而是采取不正当手段占小股东便宜的股票——译者注),据信香港市值较小的股票中有一些这类股票。
令人头痛的是如何解决所有这些问题,以及按什么顺序来解决。近期,香港交易所和证监会均已开始对一些个案采取更加强势的行动,阻止IPO或质疑资本募集操作。过去一年里,两家监管机构还发起了一系列意见征询,涵盖精简上市流程、改革香港初级市场,以及创建一个可能允许双层股权结构的新市场——自2013年香港因为这个问题而与阿里巴巴(Alibaba)的上市失之交臂,导致该公司赴纽约上市以来,这一直是香港的一个痛点。
但是多数人认为,有一个问题是就连林郑月娥也无力解决的,它源于这样一个事实:监管者在追究内地董事、高管和交易员的责任方面权力有限,无论官员们就内地合作说些什么。有一次,一家上市集团的董事长坦白地告诉证监会,尽管他控制着该公司,但他无法保证集团的内地母公司会配合。
“有关交警和刑警的比喻都很好,但在多数歹徒用外交牌照开车的时候,你怎么办?”一名长期研究股市的专家问道。
这也就是说,要解决香港市场面临的诸多问题,需要的不只是狠话和长篇比喻。
“中国•成都五金机电指数”:http://www.wjzs.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