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正在中国蔚然成风,你可以租借任何东西,从篮球到公寓,从雨伞到歌曲。
但在这个由共产党领导的国家,这种经济正呈现出商业色彩,受益的是风险资本,而不是公民。
全球共享经济的主要旗手(例如爱彼迎(Airbnb)和优步(Uber))让人们能够通过出租自己的公寓、汽车或时间获得更多收入,但中国几乎所有租赁商品所赚取的收入都集中到了资本所有者手中。
“在别的国家,共享经济更像是个人的,”总部位于深圳的创业孵化机构3W咖啡(3W Coffee)业务经理Erik Zhang表示,“但在中国,它更像是公司的。”
这些公司的巨大收获并非来自交易收入的分成,而是数据。频繁租赁的商品提供了大量有关用户习惯的统计数据。数据还可以用于信用评分体系:多次未能归还雨伞,你的信用评分就会下降。
这让共享变成了一种被大量复制的商业模式。单车、充电宝、雨伞甚至篮球都能按小时租借。甚至连音乐供应商也加入了进来:在一些大城市的商场和超市,出现了类似电话亭那样的卡拉OK吧,唱歌爱好者可以在午饭时间冲进去唱一两首,甚至还能录音。
电子设备配件制造商Anker旗下的街电(Jiedian),计划今年在中国的酒吧和咖啡厅放置逾100万部AnkerBox充电宝。业主只需承担电费;用户充电30分钟或60分钟(取决于充电宝所在地点)以上付费。
很多服务收取的低廉费用背后隐含的是收集大数据的能力。
“这不仅仅是单车;同样宝贵的是数据,”咨询公司德勤中国(Deloitte China)首席经济学家、合伙人许思涛表示,“风险资本和投资者之所以愿意投资(于去年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大量单车共享应用),原因就在这里。”
共享经济的国际旗手在中国开展业务时,看到他们的业务模式被用户改变了。很多中国人不是在度假时把自己的房子出租出去,而是变身小房东,投资第二套住宅,然后按日出租——这种做法在日本也很普遍。
“共享经济实际上基于你开展业务所在地区的特点,”Eric Zhang表示,“在这里,更多的是出于文化原因:在中国,人们不喜欢把东西与他人分享,除非这样东西我们不(再)需要了。”
甚至连叫车应用滴滴出行(Didi Chuxing)也不仅为司机、还为相关公司带来了机会。滴滴出行在中国击败优步,后来收购了后者的在华业务。
滴滴与很多向司机出租汽车的汽车租赁公司达成了合作,同时号牌租赁(这是维持汽车运营的一项昂贵费用)行业也迅速出现。一家号牌租赁代理机构的号牌租金为一年1万元人民币(合1500美元),该机构表示五分之一的业务来自滴滴司机。
“在中国,像共享单车这样的业务并非真正的共享,”德勤中国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领导合伙人周锦昌(William Chau)表示,“它由一家科技公司所有。这是一种租赁模式……获取数据是它们的主要目的之一。”
“中国•成都五金机电指数”:http://www.wjzs.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