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被财经作家吴晓波“点名”后,智能马桶盖在中国声名鹊起。从街谈巷议到媒体报道,从会议论坛到政府文件,经常能看到这个词。最近,它又被写进了《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计划》明确提出,要以空气净化器、电饭煲、智能马桶盖等消费品为重点,开展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
媒体在报道此计划时,大都将“智能马桶盖”这个点写进了大标题。“马桶盖+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的组合,确实能产生一种很微妙的化学反应。但是,在仔细研读这份以“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为关键词的文件之后,我反倒觉得:中国制造要通过提质行动成为“中国智造”,首先要防范的就是“马桶盖陷阱”。
我所谓的“马桶盖陷阱”,是一个未必严谨的新造概念。它指的是,在制造业提质升级过程中,盲目追逐所谓“爆款”的那种发展思路。称之为“陷阱”,是因为这种理念看似站在了时代的“风口”,实则可能让相关企业陷入“转型成功”的幻觉中,最终导致整个行业落入缺乏创造性、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窠臼。
在中国,即使是一个小作坊的老板,也应该知道创新是驱动发展的引擎。但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制造业用得最娴熟的武器恰恰不是创新,而是模仿。只要有“爆款”受到消费者追捧,很快就会有劣质廉价的“同款”。这种富有投机色彩的发展模式,让一些企业赚到了钱,却让中国制造戴牢了“山寨大国”的帽子。
多年以前,中国制造业就已出现“向中国智造转型”的呼吁,但效果似乎并不明显。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从海外购买智能电饭煲、智能马桶盖等产品,“海淘”逐渐成为一个新兴产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供给侧的中国制造与需求侧的消费者诉求之间不匹配不协调。
但必须指出的是,无论是中国人争买电饭锅,还是智能马桶盖受追捧,都已是日本或其他国家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就开始谋篇布局的结果。如果新时期的中国制造业依然为自己能迅速克隆“爆款”而沾沾自喜,所谓“新国货”恐怕仍不会有光明前景。毕竟,我们已经见过很多能证明“马桶盖陷阱”的案例。
因此,我更倾向于将《计划》中提及的“智能马桶盖”,当作官方文件“接地气”的一个文字细节,甚至是一个隐喻。真正值得中国制造业关注的,其实是“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具体要求,而这其中的每一项都以创新为核心。如果不能着眼未来,中国制造要向“中国智造”转型,恐怕依然“道阻且长”。
思路一变天地宽。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靠创新跳过“马桶盖陷阱”,成为趋势引领者而非跟随者,成为需求制造者而非迎合者,会让我们离质量强国更近。
“中国成都五金机电指数”官方网站: http://wjzs.org/
“中国成都五金机电指数”资讯QQ:100360145
“中国成都五金机电指数”新浪微博:http://weibo.com/wanguanwj
“中国成都五金机电指数”: 028-61690086-66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