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眼前一亮。在此,笔者就如何培育“工匠精神”,提升我市五金刀剪产业核心竞争力进行粗浅的探索。
“工匠精神”的文化内涵
何谓“工匠”,何谓“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一书的作者,美国经济学家亚力克·福奇在书中说:“任何人只要有好点子并且有时间去努力实现,就可以被称为工匠。”“工匠精神”则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的精髓是用心活、用心干、用心经营、用心诠释人生,就是要专注、踏实地做好一件产品,哪怕只是一枚螺丝钉。
可见,“工匠精神”的内涵,一是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把99%提高到99.99%。二是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三是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四是专业,敬业。“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制造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
我国是一个有着良好传统技艺和“工匠精神”的国度,《论语》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句话明确概括了“工匠精神”的文化内涵。同时,从两千多年前的鲁班,到隋代的李春,他们都是大师级的工匠。雄伟的万里长城,巍峨的故宫建筑,精妙的赵州石拱桥,高耸的西安大雁塔,这些都是工匠精神的杰作。还有那百年老字号,各地的名优产品,无不是“工匠精神”的结晶。在我们中华民族的肌体里,早已蕴藏着“工匠精神”的基因。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技近乎道”的文化源流,然而这一宝贵传统并没有在近代得到发扬,反而渐渐断流枯竭;同时,日益加快的现代化进程缩短了各种技能的“有效期”,使得人们在某一领域的坚守和潜心变得不易,变得越来越浮躁。特别是近年享誉世界的中国制造业,在华丽外表下正承受着亟待转型的阵痛。比如五金刀剪产业,五金刀剪是阳江传统优势支柱产业,早在上世纪末就强势崛起,超越国内所有对手,并以其产业规模大、产业集聚程度高、市场占有率高、外延影响力大等优势,被评为“中国刀剪之都”,成为全国最大的五金刀剪生产基地。
目前,阳江市共有五金刀剪企业达1400多家,刀剪产品占全国产值的60%、出口额的80%,“中国小刀中心”、“中国菜刀中心”、“中国剪刀中心”、“中国五金(刀剪工具)出口基地”等国字号品牌相继落户阳江。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速,阳江五金刀剪产业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瓶颈”制约和先天缺陷等问题也进一步凸现出来,比如缺乏国际知名品牌,基本上是以贴牌生产为主;中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产值不大;产业装备技术水平较低,行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技术人才缺乏,研发创新能力低。因此,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阳江五金刀剪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培育“工匠精神”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今年初阳江市政府颁布实施了《关于促进五金刀剪产业发展上水平的实施意见》,对进一步做大做强五金刀剪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认为,阳江五金刀剪要实行走出去战略,就要把“工匠精神”融进产业中去,把“工匠精神”奉为产业的灵魂。
一是注重工匠培养。注重工匠培养,也就是注重人才培养。人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最为关键的因素。工匠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这种工匠精神。工匠视技术为艺术,既尊重客观规律又敢于创新,拥抱变革,在擅长的领域成为专业精神的代表。由于环境差异和工资差异,曾导致大批本地优秀人才流向珠三角等地,造成了阳江人才的匮乏。但近年来国家高等教育超常规发展,高级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大为改观;加上就业竞争的加剧,使得回流本地的大学毕业生显著增加。这对于一直缺乏人才、缺乏工匠支撑的阳江五金刀剪产业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所以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营造良好就业环境,让人才引得进来,留得下来。同时,要推进工匠孵化工程,大力发展职业技术和技工教育,开设五金刀剪专业课程,为我市五金刀剪业量身定做培养产业技术人才。可以预见,大量受到系统的现代市场理论和科学技术培训教育的年轻工匠就业于五金刀剪产业,将会彻底改造整个五金刀剪产业。
二是注重精神培养。有识之士指出,在中国制造业,企业和工人对“工匠精神”认识有缺失、有偏颇,在生产中往往是急功近利、缺乏对细节的追求和把控,片面追求数量、速度和效率,导致产品不够扎实、不够耐用。相比之下,瑞士制表商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正是凭着这种凝神专一的“工匠精神”,瑞士手表得以誉满天下、畅销世界。可见,“工匠精神”体现的是一种踏实专注的气质,认真敬业,一丝不苟的态度,不惜一切代价做品质最高的产品,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使质量和品质在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阳江五金刀剪产品很多,技术工艺流程看似简单,但要把一个看似简单的产品做成一个产业、做成一个百年不衰的企业,“工匠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因此,要加强“工匠精神”的培养,提高对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视,让制造行业甚至全社会意识到“工匠精神”的可贵,帮助生产者转变观念,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认真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质精品。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才能赢得市场,赢得未来。
三是注重品牌培养。在这个“商人精神”横行的年代,个人和企业都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比如一些以山寨产品为主的企业,在外部环境好的时候可以生存,一旦外部环境变得恶劣,就很容易倒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目前,阳江的五金刀剪产品大多都是贴牌外销的,少有打着自己品牌进入国际市场的。“品牌先行,方能不断做强做大企业”,一个好的品牌可以带旺一方经济,—个好的品牌可以走遍世界而不衰。阳江五金刀剪要创国际品牌,一方面企业要增强创名牌意识,必须贴着自己的商标外销,宁愿价格低一些利润少一些,以寻求国外市场的认同。尤其是一些有实力的在企业,要担当此一重任。另—方面,政府要发挥市场指导作用,引导企业集中力量,形成合力,整合资源,注册集体商标。同时,实施争创名牌的激励机制,鼓励和帮助企业积极申请专利,争创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
四是注重能力培养。“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创新,但在这个日新月异、快速奔跑的互联网时代,我们并不缺少创新,但缺少好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创新。几乎所有的创新都会很快地被新的创新所取代。创新似乎变得容易,却又变得非常困难。在全市1400多家刀剪企业里,真正有自己研发机构的屈指可数,大多数企业没有技术创新能力。因此,政府应当鼓励和扶持有规模、有资金、有技术、管理良好的龙头企业建立刀剪技术研发实验室,或牵头多个企业合作组建技术研究中心,大力推广高新技术,建立健全技术改造长效机制,推动优势传统产业和重点企业技术向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
“中国成都五金机电指数”官方网站: http://wjzs.org/
“中国成都五金机电指数”资讯QQ:100360145
“中国成都五金机电指数”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wanguanwj
“中国成都五金机电指数”: 028-61690086-66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