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8月份我国累计粗钢产量5.43亿吨,同比下滑2.0%,同期粗钢表观消费量为4.77亿吨,同比下降5.5%,下滑幅度明显超过产量降幅。1-8月份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为亏损180亿元,而去年同期为盈利146亿元。这些都充分说明我国钢铁业正处于极其困难的时期。那么处于困境中的中国钢铁业如何实现转型?“互联网+”将为钢铁业转型提供哪些机遇和途径?这是10月21日召开的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大会上热议的话题。
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干勇院士在发言时指出,我国钢铁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将处于低增长、低价格、低效益、环保高压力的新常态,而根本出路就是持续创新发展,包括理念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工业互联网下钢铁工业生产流程绿色化和智能化是转型的主线。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将进一步降低流程制造业的成本、提高效率、推动技术进步、组织变革,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发展新形态。
国际钢协总干事埃德温·巴松在发言中,分析了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上世纪70年代钢铁需求达到峰值时,钢铁行业为应对产能过剩所采取的调整措施及效果。他认为,钢铁行业通过结构调整,在生产效率、产品成材率等方面都将获得提升。他认为,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要历经多个阶段。从一些成功的结构调整案例可以看出,政府和企业间的协作对调整的结果具有重要性。
新日铁住金公司副社长柳川钦也在发言中介绍了上世纪70年代日本进行结构调整的经验。他称,在进行结构调整过程中,欧洲钢铁业是在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的情况下才真正开始削减产能,由于行动迟缓,导致当地许多钢铁企业被欧洲以外的资本所兼并。美国也是在产能过剩导致钢铁行业处于盈亏边缘的时候才开始削减产能,这也造成多家钢厂破产。相比之下,日本钢铁企业在尚能确保盈利的情况下就决定投入大量资金,通过设备的集中化和大型化,削减钢铁产能,取得了很好效果。
|